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支震博 3小时前 :

    也有一些笑点 比如戴着辣椒圈奔跑的猪 辣子猪 还有辣子鸡和辣子驴;农妇生下孩子 “回玉米地去” 又心酸又有点戳笑点

  • 局睿好 7小时前 :

    两年很高产但是没必要什么都接吧

  • 亓官泰和 2小时前 :

    救命,去年已经被羊崽鹿角无辜者的育儿三连给恐到了,怎么2022年的恐怖片还要育儿……不过欧洲乡土志怪的氛围还可以,前半部女主和两个妈妈的故事也还蛮温情(主要女主已经是青年形态了,没那么恐童)后半程就…其实水、玻璃、河流之类的比喻意向我不太能理解…女巫妈妈怎么就怨妇化了啊……怎么还有shoey…这是马其顿还是澳洲风俗啊…?

  • 旗彭湃 6小时前 :

    Beautiful. 很动情的一部分 作为男性第一次orgasm/作为小女孩长大 和一个一起长大的爱他的男孩子结婚 做爱的时候爪子都忍不住伸出来了 独白是 爱他里面 爱他里面的小男孩 every of me thirst for every of him 太美了

  • 凡稷 4小时前 :

    温柔但又悲惨的女性题材,化身成各种人类去体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但仍躲不过宿命般的循环。热评差评的果然基本是男性。

  • 扬光赫 7小时前 :

    7.8(2⃣️),满怀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悲伤,又在清冷的氛围里孕育爱与希望。独白像是诗句,辅佐着影像——在这里呈现为一种更为纯粹的载体与语言——的表达。晃动的手持镜头和失焦的画面漫溢着自然的纯净之美,追根溯源一般地在生的轮回中还原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化为动物,化为男人,化为女人,体验了世间繁杂,在苦难中最终拥有了爱的情感,也意识到爱是对抗愚昧无知残酷蛮荒的最终利器。挥之不去的孤独始终弥漫于来生,又泛起极富诗意的伤感。生命是一条长河,它裹挟着爱,依然在向前奔涌,流淌/ 作为处女作完成度并不算很高,但是意境的表达非常动人

  • 卫家欣 6小时前 :

    在审问中,他面对爱人的夺眶而出的泪水,想必恨死了自己……

  • 卫冰 8小时前 :

    快进都看不下去,劳米近

  • 九阳曦 9小时前 :

    非常另类的恐怖片。恐怖之中带着诗意,血腥之中带着悲悯,动容之中带着浪漫,诡异之中又总是阳光。

  • 于雅美 1小时前 :

    影片以真實的母女開始,以真實的母女結尾,以女巫的母女串聯;以獨白的方式來造就疏離,以他者的身份審視女人與男人,以融合的方式來證明愛情的可能性。充滿詩意的鏡頭與沈默的疏離感轟開女性隱秘的心靈之門。瑪利亞其實代表了一種狂暴的反抗的女權力量,她讓女主失去了語言的權利即剝奪了其自我,讓女主只能承受她那份狂暴的傳承,也只能以他者的身份去活著。而女主所踐行的路是這種對立的解,即真正的愛。所以雖然開始和結束都以這種女巫的傳承結束,但所要傳承的東西卻是完全不同的,女主找到的答案也是瑪利亞永遠無法找到的,瑪利亞也終將成為歷史的灰燼。

  • 敛文曜 4小时前 :

    第一次看马其顿语的片,圣丹斯清新脱俗,一个身份一段新旅程,手持浅焦,(要用耳机听)声音设计很有趣,另有两首arvo part插曲,闹米拉帕斯也就十多分钟的戏(其他人也都差不多)

  • 卫铲臣 1小时前 :

    拍得很灵性,只是难以看作恐怖片。我是女儿是女巫是女人,我是男人是孩子是母亲,我生命里渴求一个母亲,温暖有温度,我生命里渴求一个男孩,love me as who I am。这世界灼烧着、痛苦着,令人恶心,然而若给我以足够的时间遍历所有的role play,我也依然给你一个最简单的答案——不再孤单好过独自沉沦

  • 俊芃 9小时前 :

    很不错的男同毛片(波兰语,听起来和俄语很像,算是毛片吧),片中男主也观看了男同毛片,女主比较美。80年代+波兰+男同=绝望

  • 佛晴虹 8小时前 :

    看前面一半的时候,觉得这个调调正是我讨厌的调调,迷迷蒙蒙的音乐和脱离叙事的慢镜头特写细节,似有似无越大确定情绪目的的旁白,无法欣赏这种,同时还是一个该死的女权性冷淡仇男仇性的片子,可是后半段之后,片子戏剧性和故事性突然出来了,仇男仇性的性冷淡也没有了,好奇怪的片子!

  • 宋书蝶 3小时前 :

    在碧丽娅的身体里终于找到了做女儿的身份,一个真正的女儿;不再困于洞穴、不再啃噬发霉的面包、不再被迫接受痛苦的低吟,更令人庆幸的是,找到了一双温顺而羞涩的眼睛、像小牛犊一样爱她的男孩,“每一个我都渴求着他的存在,内心深处的存在”,哪怕有一天朦胧夜色中没忍住伸出狼女的利爪,他依旧若无其事,轻吻她的利爪、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而玛利娅,可怜的被烈火灼烧亦无法拥有子嗣的玛利娅,“我这一生过得惘然,而未曾见过美好”,因嫉妒而愤怒,把一切都毁了,却终究背负的是那个“被伤死的女巫”的原型故事。于男人而言,你是炖菜,你是茶水,你居于他的掌心;当与女人在一起时,你是一面镜子,当你的眉梢抬起,她也会抬起她的眉梢。玛利娅同样是一面镜子,映照所有伤心的女人。“我是在我肠道中嗡嗡作响的蜜蜂。”像,《伤心的奶水》。

  • 奈虹颖 2小时前 :

    如果你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你骗了全世界又如何?只要你没有骗自己。颜值即正义,男主高富冷帅🤦‍♂️

  • 中攸然 1小时前 :

    就是因为7+分才去看的,结果演的啥,感谢浪费了我2个小时

  • 库向南 2小时前 :

    但最烦恐怖片拍成文艺片了!难看!

  • 屠白桃 0小时前 :

    最后都能落脚到人类新生命的电影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一部恐怖片哦,“你将不再孤单”这个译名更是关怀备至。Alice Englert挺美的,以及手持摄影和意识流确实很配,但是观影过程中被折磨得很难受,能够理解表达方式,但是稍微讲点故事吧求求你导演了。

  • 大馨蓉 3小时前 :

    故事主线有点太弱了,次要的周边,选角,格调,摄像,美术(不是说不重要)很优秀,但整体评,可能也就三星多,台词还是有很多金句的,就是浅点一下的这个浅有点太淡了,淹没在坑长的剧情之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