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C.679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美国 1990

导演: 莫文蔚   

评论:

  • 东郭语兰 4小时前 :

    随了剧情推进,形式感被逐渐消解,代入感却越发真实。文青的结局似乎从来都是注定,在任何国家,在任意年代。“我应该去当教师,只有孩子适合拥有理想”。

  • 戚寒梅 2小时前 :

    多少有些觉得这样克拉考尔气质的电影不应该有接近180min的时长,这让开头那种独特的纪录感有些涣散,但转念又想,能够做到完整叙述男主的主线和男二女一甚至开男妓店的女二这几个角色都表达的如此生动,还要把那个山雨欲来的魏玛柏林表现的鲜活,也只有这样的一个篇幅才能承载了,人们普遍的灰暗和挣扎,在各种荒唐的境地里自我麻醉。在我心目中这部和《彼得罗夫的流感》都是去年年度级的作品,而那部入选了奥斯卡的《贝尔法斯特》和这两部杰作相比,简直幼稚可笑。

  • 夫天晴 9小时前 :

    我们今天负重前行,只不过是让我们的后代能生活的更好……那背后,是1100万生命。 人,可以以正义的名义,做出无数泯灭人性的事。

  • 弘年 1小时前 :

    甚至强过无主之作,意识流作品,让人想起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宇怜烟 7小时前 :

    博士毕业不留在大城市卷,选择回到家乡是他清醒的地方。但拥有电影梦的女友是她的羁绊。动荡年代,每个人只是一粒尘埃,无力改变只能顺应趋势。

  • 宏香天 5小时前 :

    是惊喜之作,文学完整度很高,还是讲述纳粹上台前几年的德国混乱社会,处在漩涡中的柏林青年们躲进迷醉和狂乱。好喜欢文学青年法比安,他坚守着善意清醒地堕落,手记被焚烧也不能抹去这个生命的存在。ps好爱女主出场时的黑色裙子和帽子,我要买同款!

  • 岳帅思莲 1小时前 :

    感谢昆仑字幕组,翻译的很好,表述到位,会议室的辩论尤其精彩,恍惚有十二怒汉的意境———却突然发现:这是在讨论数百万人的生命而非一个人,一群演员居然一个不认识,打破了德国只有20名演员的传统—-没一张熟脸,百拍不厌的二战题材,反思到骨髓里的德国人,是否看到了现在世界的乌纳呢———————翻了下演員表,级別最高那位居然是《公猫》的男二!颠覆啊,加一星

  • 亓官泰和 3小时前 :

    梦与死,在爱人的肩膀上。生活,永远在跳跃。三个小时完全不闷,好看。(汤姆希林身上有很深邃的气质)

  • 呼延柔惠 8小时前 :

    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朋友。你问我,要去何方。

  • 吉含娇 3小时前 :

    9分吧。镜头语言丰富,视角切换得当,是一种艺术享受。作家的苦恼来源不是金钱,也不是灵感,更不是家庭,战争,主义,友谊,信任,责任,爱情,正义。而是在痛苦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作品改变世界。正如结局一样。。。

  • 侍晋鹏 8小时前 :

    结尾大量焚书又与当今系统性清理图书馆、关闭旧书网何其相似,或许为救人而死的法比安是幸运的,不用经历后来的一切

  • 家晨 8小时前 :

    呜呜。// 可爱的法比安终将被暗涌的湖面所吞没,而之后的德国会发生什么不用我说,政治的隐喻无处不在最开始离谱,而后来才发现对我们而言的荒漠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手持镜头快速剪辑,漂亮的汤姆希林,最可怜的不是天真的陨落,而是明明在努力保持清醒,却依然不敌,命运的洪流。

  • 戊丝柳 9小时前 :

    直到最后,累了,走了,逃离这个陌生陆离的城市,回到童年的家乡。只是过往的人和事一直折磨着千疮百孔的心,连最明媚的阳光也驱散不开。

  • 商孤风 6小时前 :

    法比安想过要和他的朋友一样盲目的生活下去,但这让他很绝望。莱辛在他的哲学中高呼恐惧和仇恨的声音不能再高过精神和心灵的,人的尊严时代即将到来。人文主义理想与堕落腐化的生活交媾,战争逼着人们向自己的心灵开枪,结果也只不过是法比安溺死时,露台上那个男人的声音:“一条鱼淹死了。”

  • 惠映天 1小时前 :

    2022-02-05

  • 掌寄蓝 9小时前 :

    以一种系统性的体制机制管理运作的官僚行政系统的例行会议,来讨论种族灭绝和大屠杀,这才是不寒而栗的地方,即系统合法且合乎程序的推行反人类的灭绝政策。为了大局(the greater good)长远规划,高效、科学、精确的程序,加上宏大叙事的煽情、口号式的意识形态宣讲和复述宣传以重申思想身份的认同,一整套下来会议逻辑得到普遍认可,恶的界限更加模糊,被逻辑支配说服,而不去选择思考和质疑这一“逻辑”的荒诞和不妥,也就只有尚存一点人道主义的会潜台词发出无论何种形式都是在屠杀的疑问,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自己和大环境所沉默。单纯就会议与会者来看,权责不清、媚上贪权、派系斗争、官僚主义、利益媾和、贪腐、推诿、一些权力移交后的历史遗留问题,魏玛掌权的没落遗老和三德子当权新贵间的唇枪舌剑的话术博弈还是很精彩的。

  • 丹凡霜 8小时前 :

    纳粹崛起前夕,魏玛共和国学生艺术家的生活。法比安大概1900生人,一战后期入伍,经历了战败,他的生活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已经被凡尔赛条约死死盖住井口。在失去友情与爱情之后,像马丁伊登一样淹死,没有遭遇之后破碎的生活,也看不到他的家乡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惨状。

  • 东郭笑霜 5小时前 :

    饱满的拍摄,坚实的构成。“命悬一线”的,青年人们的理想生活和信念被丑恶的政治斗争,战争冲垮、被猝不及防的现实意外打断,追逐理想国度的人们最终只能无力地死于自己的理想,永远到不了的幸福未来QAQ

  • 始白梅 2小时前 :

    不如无主之作,无主之作当中呈现了纳粹遗毒如何在东德这个国家以及哈德里希特这个毫无真正创作能力的视觉艺术家身上得到了延续,法比安则比较保守,前30分钟有一定新意,在快速蒙太奇中混合了分屏、快进和黑白档案镜头,同时穿插廉价的歌舞表演场景,讽刺性十足(左翼享乐青年的无能),但后面逐渐滑落成非常主流的控诉纳粹抹杀理想主义者的俗套片,不过结尾不会游泳的意象非常出色,这也是讽刺魏玛共和国当中逐渐变犬儒的知识分子(主角)丧失了创作能力,还妄图在优雅虚无当中改变社会,但最终被反噬的悲惨命运(频繁拍摄宣传游泳课的海报)

  • 官敏才 3小时前 :

    前半段铺垫得稍显冗长,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理智上觉得是有缺点的,但情感上是喜欢的。标题的going to the dogs一语双关,即意指了男主和朋友的命运,也暗示了彼时德国之后的发展。法比安拥有一颗打抱不平之心却无法抵挡历史的浪潮,小有才华但也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他活得很真挚,也很迷茫,他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