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琬华 8小时前 :

    音效做得特别满,在电影院里简直震耳欲聋,有几处还比较惊吓。了解原著和导演风格的也能猜到,影片节奏依然慢,可以称为文艺科幻片,或者太空莎翁剧,绝对不是那种星战爽片。第一部只是序章,结局有点不过瘾,但是序章就发了这么多盒饭也有点始料未及。多次出现的巨大沙虫和巨大沉默物体(BDO)算是最值回票价的看点,不过整体商业属性依然薄弱,让人担心票房能不能回本,续集能不能拍出来。

  • 运凡 3小时前 :

    这部电影从今年九月首映后被夸得天花乱坠到8分起步,再到现在7.6确实是它本身有点问题。它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个神作,不过还蛮挑人看的,喜欢的人可以十刷不嫌多,我这样看不太明白的会觉得不知所云。画面除了美轮美奂再没有别的词语可以形容,配乐也是维伦纽瓦习惯的宏大深邃。但这对剧情党来说就是让人犯困的范本。每个镜头拿出来看都是一件艺术品,但艺术品就是艺术品,不叫电影。

  • 鲜曾琪 1小时前 :

    I wish someday i could see a movie where love isn’t the ultimate save😅

  • 鹏运 4小时前 :

    literally美到窒息。每一帧都能做教科书,都能截屏下来直接当海报的程度。史诗级别堪比《指环王》,美感则是无出其右。从导演到选角到摄影到配乐到后期几乎都完美了。赞美电影,赞美IMAX,比看书想象出的世界更为宏大,更震撼人心。做好被惊掉下巴的心理准备去的,依然远超预期。导演太喜欢甜茶了,感觉是在用一个个大特写为他写情书,但是的确没有任何其他人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吧……

  • 美美 4小时前 :

    说不好它的魅力具体是什么,反正看完第一遍想看第二遍,看完第二遍还想看第三遍。可能这就叫电影吧。

  • 石思若 5小时前 :

    维伦纽瓦的影像节奏和类型小说的叙事节奏明显不同频,加上这只是宏大系列故事的第一篇章,经典情节本身在当下看来也显得套路,导致几乎所有文戏(尤其第一个小时)都很难熬,很多时候只能靠导演依旧神乎奇技的视觉创造力撑下去。当然有新一个星战系列的影子,但星战本身……也不是我的菜。

  • 鸿振 3小时前 :

    没看过原著,所以很多类似冷兵器对战这样的设定我是无从理解的。电影选择对此略过不提,原因可以理解,但毕竟还是一种失职。然而即便如此,这部作品所营造出的史诗感却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凭借这一点,才能说服我从头至尾都怀着“我不理解但暂且信你”的心态来看完全片。而除了极美的摄影,在讲故事的诚意上,它也比星球大战系列要诚恳得多。

  • 齐乐水 7小时前 :

    超级好看:大量奇观+死亡临界体验+神秘的巫术+对命运预言可控的求索与印证+异域文化是观影最大的加分项,其他的比如底层故事目前看还是权谋、贪欲、秘密、成长历练、音乐、貌似一半时间慢镜头长镜头、青春故事这些还没太多特别。

  • 颜冷之 7小时前 :

    没看过原著,但出于对导演前几作的喜爱也算抱着极高期待值走进的电影院,结果还是收获了也许是生来最棒的一次沉浸式观影体验。导演所说的“Dune for me, is a love letter to the theatrical experience”,我感受到了。156分钟,I enjoyed every minute of it。一个被讲述了无数次的故事原型,在维伦纽瓦的美学和整个剧组的天才和努力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如果好莱坞要砸钱做大片,我希望它能多多采用像本作这样真正懂得“less is more”的导演。很少有作品能让我觉得它是其所处media里各方面最高水准的集合,但《沙丘》做到了。希望续作能维持水准,并且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维伦纽瓦用银翼续集抢走了我17年的年度电影,now he did it again。

  • 腾运 0小时前 :

    画面是不错,故事老套、思想腐朽,充满宿命论和神棍气质,这边星战都开打了,这边敞着怀古惑仔少年激斗篇呢,任务设定无敌玛丽苏,毫无波澜,如果想拍连续剧不在基地遇袭或者duke死亡之吸的时候结束,偏要弄带着妈妈去冒险这样的情节,弄的收尾毫无吸引力。详略不当、功力不足老想拍史诗、沉迷冷兵器不找点好的武术指导或者动作导演,在那神穿、迷魂、精神控制,太low了

  • 玥梦 4小时前 :

    很惊喜这是一部“反好莱坞科幻大片”式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从《降临》到《银翼》再到《沙丘》,很喜欢瓦导一贯的调调,宏大的格局,细腻的人物线,古典,浪漫。影像太沉浸了,随时感觉嘴里要进沙子,汉斯季默年度音乐大赏,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 锦婷 4小时前 :

    整部电影都是故事开场铺垫,超长,观感上很像《银翼杀手2049》。音效与时效很棒,去电影院一定选个好的影厅。个人觉得作为系列电影的开篇,伏笔过多,铺垫过于冗长,整部剧感觉台词很少。

  • 赫念念 7小时前 :

    极其克制但流畅的史诗开篇,超越了我看原著所想象到的沙丘世界。

  • 箕力言 7小时前 :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过的最令我难受的电影,配乐谁做的,以后一定要避雷

  • 耿英韶 8小时前 :

    维伦纽瓦是不是类型片导演里最会编排听觉的?

  • 狂姝艳 6小时前 :

    还是古希腊戏剧+中世纪+二战史的杂糅,当代欧美科幻基本如此,没什么新鲜感。如果能跳出来一些呢?

  • 频梦桐 9小时前 :

    异星人鸠占鹊巢,不思其反。宇宙无垠,却亦为了资源,谋求算计。疾苦覆盖众生,世人渴求救世主。预兆浮现,天外之音。得见未来生死浩荡,命悬一线,远赴命运深渊。沙漠深不可测,似汪洋浩淼,杀机四伏。沙虫奔腾,似大漠吞吐,凡人不过沧海一粟。预见未知,白色衣袂飘卷,曙光总与之同现。善恶难辨,死生须臾。群星璀璨,演技在线,尤其是母亲,这么多场哭戏,每次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将舞台搬到宇宙,上演一出科幻版的《王子复仇记》。

  • 栗涵菡 1小时前 :

    美术太乱了,看得人心累。不能给我们杨紫琼画个干干净净的妆吗?说是反传统,亚裔的刻板印象还是洗衣店。女儿搞个女同就值得大书特书了?在我根本不是个事儿。宇宙的尽头是报税。

  • 栗涵菡 1小时前 :

    古早族群怪奇工业机械沙暴巨虫舞步潜行,力场保护激光定向冷兵器仪式化干仗,精神污染虚实难分预知梦魇,耶稣之死复仇餐桌……这年头能容下一个 Denis Villeneuve 这么玩电影也是很不容易的,且看且珍惜

  • 胥晋鹏 3小时前 :

    很陈旧,看得很累。音效力的概念有意思,但主要把沙漠的力量可视化为吞噬型的巨型怪物,真是和拍摄手法一样缺乏想象力。主角显得平庸,没有那种命定的感觉。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