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3年,霍金21岁的人生发生了一悲一喜两个重大事件。这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一致命的打击几乎使霍金放弃了学业,但生日舞会上一个女孩的出现神奇地改变了一切,她就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

评论:

  • 廖正青 5小时前 :

    被遗忘的他们,or被选择性抛弃(战略性放弃?)的疗养院,我们习惯了feel sorry for them unlucky people,但却没有付诸行动。

  • 文端敏 5小时前 :

    从一开始就让民众习惯可笑的群体免疫,到自作聪明的防疫政策,让人性的黑暗可怖超越病毒的肆虐,更可怖的是,这电影真的只嘲讽了英国?

  • 东郭晗昱 3小时前 :

    Kenny呼吸难受的那段,默默的用桌上的Sanitiser洗了三遍手………

  • 南宫梦竹 9小时前 :

    是不是没有价值就没有了意义 那些被忽略的不是东西 是生命

  • 摩巧曼 0小时前 :

    意想不到的优秀 比生存更重要的是人类做出无数牺牲争取而来的自由的意义 我们极大概率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不仅是体制 更是文化的追求

  • 岚蔚 7小时前 :

    这不是电影这是一纸诉状。给我新老婆精湛的演技献上五星。

  • 圣和泽 4小时前 :

    看完觉得,疫情这么久,比起这些真正面临绝境的人,自己遇到的诸多艰难都太不足道了。科莫表演很棒,只是结局太潦草。但同个世界同个题材下,处于故事中心的我们拍了些什么玩意儿。

  • 吾倚云 8小时前 :

    那段啾迪和托尼在夜里合作的的戏,通过变换色调更改视角真是看的人心里一揪一揪的。片子简单又有力,这才是抓住主要矛盾了

  • 弥依晨 6小时前 :

    噩运骤然来袭,在彼时人们的面前,尤其是对前线医护工作人员而言,是一种未知的、庞然的恐惧。更甚者,上层讳莫如深,底层奉为牺牲。阴暗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文学改编或者影视化呈现,应该更加实事求是。一次群体的疾苦,是已然造成的摧残事件,用人们的创伤去歌功颂德,是对遭殃人群的漠视与冷血。或许是因为本片中运用的长镜头及低鸣压抑的配乐,多次令人联想起《女人的碎片》,同样有一种莫名的怏然之感。沉默、苍白。|7.0

  • 喜鹏飞 1小时前 :

    电影本身的质量不重要,传达的意义高于电影。

  • 帆媛 9小时前 :

    他们将灯光照向了弱势群体,他们不是新闻上滚动的数字,而且真实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离去都是冰冷黑暗的切实痛苦。最后的独白是一种无力的控诉,而我们却想为这种无奈的勇敢鼓掌呐喊,这部戏里的朱迪演得太好了!

  • 姿蓓 6小时前 :

    #9 分三次看完(抠鼻)…本来抱着观察体会看护者和被看护者之间权力不对等的预设来看的,看完觉得思考又困在了生命政治语境里的经典电车问题…想想🇩🇪政府换届之际飙升离谱的感染人数,“根本性解决老龄化问题”想想可能也不是讽刺的黑色幽默了

  • 初采 0小时前 :

    有点空,对于新冠→制度的指控浮在表面,少很多应该说的东西,情绪也总是缺失积攒的过程直接爆发,走向也有点奇怪,摸不到头脑.jpg

  • 年湛芳 5小时前 :

    是我看过这么多电影中,虚焦用得最多也是最好的一部。中间那个长镜头,也看得人揪心。

  • 中攸然 5小时前 :

    我们需要电影 需要 电影 说完这句话 泪目。

  • 冉谨佳 9小时前 :

    一声叹息

  • 壤驷正初 4小时前 :

    国外已经拍片了,国内刚把云南疫情的求救消息删了…副市长说需要援助,市长出来说这个消息过时了……

  • 亓宏达 2小时前 :

    看的英文字幕版的,有些云里雾里。

  • 仝诗蕊 1小时前 :

    什么烂片?BBC拍的吧?戴着阴间滤镜污蔑我大英日不落帝国的伟大抗疫功劳。

  • 抄欣笑 2小时前 :

    上海疫情加重的时刻看这个剧很有感触,不过好在奥密克戎致死率已经大大降低。一部反映2020年新冠在英国爆发期间,养老院感染的悲剧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刚刚受雇到一家护理院做护工的女孩,在护理院大量护工和老人被感染的情况下,她不得不在夜班期间独自面对照顾病危老人的工作,而医院又无法派出医生,只能求助护理院里一位四十多岁尚显健康强壮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托尼。在老人陆续死亡女孩也被休假回家时,她私自带出了托尼,自我隔离在一个度假区的房车里,但最终他们都被警方带走。该剧故事不算完整,但纪实地呈现了新冠对英国的冲击,质疑了英国政府对护理院机构支持的不足。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