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 简  介:
  波兰导演瓦依达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他们是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本来是一起分享革命胜利的革命派,却无奈因为理想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后来更成为夙敌。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为了镇压反革命暴乱和打击投机分子,实行恐怖政策,因打击面过宽造 成人人自危。在那种环境下,...
  ◎ 花  絮:
  这是一部用新的视角探索和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片,揭示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公安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瓦依达对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性格做了改动,将丹东描绘成一个充满理想和热忱、敢于斗争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目的在于借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呼应其时正如火如荼的波兰团结...
  ◎ 获  奖:
  1984年 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3年 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奖
  1984年 伦敦评论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
  1982年 法国电影路易斯·德吕克奖
  1984年 波兰电影节评论奖

评论:

  • 度承平 5小时前 :

    出乎意料的不错诶,虽然有点略俗套,但是剧本设计的不错,演员和表演都挺喜欢的,不错不错

  • 受菁英 9小时前 :

    还是挺欢乐的,作为喜剧我觉得合格。喜欢后面葬礼相认那段,还挺感人,觉得停在这里挺好的,最后去“救”人那段有点尴尬。

  • 卫博 0小时前 :

    事实证明再如何运用传统的基础剧作架构,也必须具有隔离的剧作逻辑。《东北告别天团》起了个非常经典的头,结果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动作逻辑就开始越来越飞,脱离常理。崔志佳作为影迷,脑子里都是香港或者好莱坞留下的痕迹,但这些都跟小品创作一样,都是碎片化的拼贴。抖出来一个个包袱,却全然没有能贯穿始终铺垫。最后强行反转也是在填逻辑的漏洞。轻松,笑了,也就是仅此而已。

  • 倩柔 7小时前 :

    结构上差那么一点,赵大明白的戏往前挪,刀爷的戏放在最后。现在的结构情绪混乱又拉跨。刀爷的角色设计是不错的,可惜力度有点过。也可能是考虑网大受众的口味。喜剧点到后半段基本上没了就很莫名其妙。

  • 宰茂德 8小时前 :

    比我想象中的好很多,3.8。

  • 委烨华 2小时前 :

    电影中的黑白处理会觉得恰到好处,战争时期哪有什么色彩,人人都生活在黑暗中,最后的红色也是在展现人们心存的信念,是心的颜色。

  • 微生心语 6小时前 :

    整挺好,看了预告片,以为又是仅有笑点全在预告片的片子,但最后发现真的整挺好,高于预期,还真别说这群人,特别是崔志佳,演得是真的很不错,很多细节都很到位,就老爷子表演痕迹略重,略出戏。这种类型,整体真的挺不错了。6.5-7

  • 操乐英 6小时前 :

    战争的本质是自相残杀。声音很出彩,以至于盖过了其他元素;许多画面带着塔可夫斯基的影子,但树林+烟饼不等于诗意;台词上下够不着,大多拖沓且尴尬;尽管如此,还是比某某湖值票价。

  • 彦美 8小时前 :

    结构工整的合格喜剧片,上院线肯定扑,虽然话很刺耳,但是事实。希望佳佳能更进一步,中国电影要的不是合格网大,而是突破文化壁垒、面向全球的文化输出!

  • 唐慕卉 4小时前 :

    老公选的片子,觉得他好粗糙,又有一点细腻。刑满人员的题材支撑我看下去的唯一一点。

  • 帆静 9小时前 :

    梁龙拿了钱,葬礼上却没出现,片尾也没提他诈骗的问题,是我错过了什么吗…

  • 于悦心 0小时前 :

    看着不讨厌,不尴尬还有笑点的喜剧,就比很多作品好很多了

  • 寒鑫 9小时前 :

    刀爷的演员演技挺好,以前他拍新喜剧之王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 吾倚云 7小时前 :

    能感觉想学肯洛奇《风吹麦浪》 也能感觉没学好

  • 寒婧 0小时前 :

    三个重新走向社会的人加上一个“范大明白”,一场300万的葬礼,一段20年前的纠葛

  • 乾谷翠 5小时前 :

    随份子就是一张彩票,是个好思路,说不定人家就发了。

  • 宇星泽 7小时前 :

    四人丧葬队,low到爆。告别天团,不明觉厉。天团F4几次同框亮相都很有范。“这包子,咋没昨天的好吃了呢?怎么了?你这馅味不太对啊,照昨天差远了!不能啊,这就是昨天的!”笑点挺多,值得推荐!

  • 卫浩涛 0小时前 :

    有几个亮点,总服务质量略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东北话的原因

  • 彦梦 6小时前 :

    比上一部可好多了!佳佳加油啊!手下几个哥都有点帅

  • 妮枫 9小时前 :

    与其说《云霄之上》是一部战争诗意电影,毋宁说它是关于地质学的影像。在此我们或许能想象一种地质诗学,当人物行走在岩石、山脉、地层、云雾和洞穴与田野中,来自地质与地层内部的强度与延波悄然渗入生命内部。这其中既涵盖无机物(地层与岩石),亦包含着有机物(蛇、飞鸟与人类),身体与岩石的相遇构成了着自然-历史的共振。可惜的是,就在这样一种无限广延的地质场域中,导演对于人物的拍摄却显现出一种典型的剧场化倾向,生硬的斯坦尼康与长镜头看似在塑造诗意氛围,但实际上却阻隔了人类-地质的联通互动,诸多人物对话的戏份生硬得像样板戏。这归根结底源自于导演对蒙太奇的粗暴摒弃,诗意从来不是长镜头的附属产品,这样一种狭隘的诗意观导致影片丧失了一种超验与超然的感知,蒙太奇并非诗意效果的绝缘体,相反,它是无尽的连接、交互与共振。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