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宗暄莹 4小时前 :

    冲着金敏喜和洪尚秀看的。 对金敏喜感兴趣,纯粹是因为她的话题,什么男神收割机,什么和大22岁导演的不伦之恋,我在看她的《小姐》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她,看的时候还觉得这小姐长得不够漂亮。其实我发现拍文艺片,尤其是大众看不明白的文艺片,是很容易让一个没什么姿色的女演员突然变得很有姿色,你觉得没有那是你没品味。说回这部电影,用手机拍摄就可以了,还说是剧情片,都不知道有什么剧情,还有就是不喜欢那个女作家,还有,完全不明白为啥现在有些电影要拍黑白片。文艺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你不懂是因为你只是一个俗人。

  • 昔弘化 3小时前 :

    看到结尾字幕出现真是感动。看完真想拉踩一下《中国医生》,完全是痴迷于粗糙的“宏观大格局叙事”而不加节制,人物工具化得无法无天,刻意煽情泛滥。而本片,手持跟拍镜头极具表现力,朱迪科默强大的表演令人动容,剧本无处不在针砭时弊,同时人物依旧鲜活、有血有肉。无论如何,医护工作者真的很伟大。

  • 吉锟 6小时前 :

    年更一部稳输出,带上敏喜欧洲游,拍7分电影拿柏林银熊。

  • 家忆枫 2小时前 :

    浪漫至极的电影,结局那些画面看哭我,真美好啊。

  • 怡雯 2小时前 :

    由对话组成的影片,文学性很强,同时大量的长镜头也考验演员水平。

  • 怡依 2小时前 :

    为了啾迪啃生肉,利物浦口音真是有点funny。Care home这个新冠的切入点不错,镜头灯光的运用很有压迫感。

  • 强良 3小时前 :

    没有歌颂,而是用溢出屏幕的人道主义关怀。

  • 宫诗槐 1小时前 :

    他这座银熊确实是实至名归,把对电影的认知有往前推了。

  • 卫粉利 1小时前 :

    对于易尴尬体质是一种考验,但不得不说是特别的观影体验。

  • 函新儿 8小时前 :

    冲着金敏喜和洪尚秀看的。 对金敏喜感兴趣,纯粹是因为她的话题,什么男神收割机,什么和大22岁导演的不伦之恋,我在看她的《小姐》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她,看的时候还觉得这小姐长得不够漂亮。其实我发现拍文艺片,尤其是大众看不明白的文艺片,是很容易让一个没什么姿色的女演员突然变得很有姿色,你觉得没有那是你没品味。说回这部电影,用手机拍摄就可以了,还说是剧情片,都不知道有什么剧情,还有就是不喜欢那个女作家,还有,完全不明白为啥现在有些电影要拍黑白片。文艺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你不懂是因为你只是一个俗人。

  • 容余妍 3小时前 :

    反复出现三四次的“Help”Tittle,和配合这个Tittle出现的那两三秒过场画面,将影片的整体性生生割裂;唯一感受到的是,当这个Tittle出现,就代表片中的时间大跨步向前了,但想推进时间有很多种方式,这是最偷懒最糟糕的一种。

  • 凡菲 1小时前 :

    以小见大,没有歌功颂德,只是极端情形下普世的渺小无力。柔软的Tony,半夜被叫醒帮病友翻身,在护工面前羞涩地冲淋浴。两个本色口音,Jodie今年真劳模。

  • 斛天悦 7小时前 :

    很难再给洪的电影打五星,从实验性陷入(带点贬义的)私人,可观影体验总还是美妙

  • 冀紫文 8小时前 :

    一种wow dude的瞠目结舌,im out here,绝顶天高的恐怖片。

  • 乌孙雪卉 3小时前 :

    结尾科莫在警车上直接对镜喊话,那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使我想起在另一部同题纪录片里同样对镜喊话的那个人。

  • 哲骞 2小时前 :

    8.5➕

  • 寇晨钰 1小时前 :

    没有很喜欢 小说家的电影 也没看睡着。洪尚秀喜欢做实验,这一部想看看演员在没剧本的情况下能聊多久,反应会是什么。主要是演员没找对,如果请罗永浩来演,能把摄影机聊没电。。。。

  • 俊钰 0小时前 :

    第一部洪常秀,非常具有实验先锋性,门槛高。听说是其风格转变后的作品,抛除抽象结构上的手段或是情绪的引导(一众韩影名导目前所做的),专注于具象的内容,将抽象部分(就像最后小说家的电影一样)留给观众自行想象。内容杂糅了导演的自我反思、小说家的电影对这部电影本身的照应、洪对金的理解与表白,以及对电影深层次的探索,从这个角度看更像是一次杂谈。讨论偶然与必然,仿若巧合般地把偶然松散的剧情引向必要的走向(告示板、女孩、人物间的际遇等等),不知道是导演举重若轻随心所欲的功力体现,演员即兴表演的能力,抑或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 哲喆 2小时前 :

    这口音相当硬核了。以小见大,被抛弃的养护院,从初期疫情入手,更能看到整个国家卫生体系的狼狈不堪。小变态的演技真不错!发飙的时候直接出戏到杀手可还行。

  • 卫鲁闽 7小时前 :

    与上海当下高度重合的电影,更加表现出此时此景绝不只有在3月上海疫情时才会发生,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电影中的场景,任何地方也都会成为3月的上海。人类在大环境下始终是渺小的个体,纵观历史大事件、灾难、战争,从无个人利益高于国家的可能。个人视角永远无法看到全局,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只能以自己的身份角色去思考问题,站得越高才能看见越多。庞大的需求量是导致援助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任何事以“不公平”来判定始终是没有语境没有因果的片面认知。危机之中能够扛下去熬过去的人只是多了一点运气,所以自救远比就地等待援助更重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