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
  1979年之后,伊朗发起了伊斯兰教革命,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的失败更使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日渐保守,人民苦不堪言。九岁的Marjane早熟、敏感,她聪明地瞒过官方爪牙,迷上了西方朋克乐队和流行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伊朗的生活更加艰难,Marjane渐渐长大,越来越大胆的行为让父母担心不已,她14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了奥地利上学。
  在奥地利,Marjane身为一个伊朗人,不得不面对别人的歧视和自卑的情绪。当她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大家认可的时候,爱情的伤痛和对家乡的思念,却使她决定回到父母身边。
  此时的伊朗,依然经历着战火的洗礼,宗教对妇女生活的限制越发严苛,Marjane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这个充满专制的国度继续生活下去。

评论:

  • 能之卉 3小时前 :

    士大夫的追求,一边是礼失求诸野,一边是林奈分类法。

  • 沙春芳 8小时前 :

    视听上拍出了文人故事的范儿,无奈故事本身(对中国观众来讲)没什么新意,结尾跟《思悼》的问题一样,弄得太满以至于略显刻意,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

  • 锦静 6小时前 :

    一个人的觉醒带动另一群人。知行合一,科学之精神,人文之关怀,都在这里了。

  • 楠婷 6小时前 :

    长大了才知道怀有好奇心的成年人竟是少数。小时候学的那些郁郁不得志或者隐居的文人故事如今也感同身受...

  • 邗慕诗 7小时前 :

    天主教背景,讲的是东方和西方在文化政治方面的冲撞。

  • 雪锦 7小时前 :

    但犹如黑山的海水终究会变成了蓝色。

  • 苏安民 2小时前 :

    写明德圣贤之书不如写鱼谱是时代的悲哀。而如今的我看抨击揭露的价值观电影不如看纯粹的审美艺术电影。这样的说教改变不了什么,而提升审美鉴赏才能对社会的丑恶不屑并说不。我的这种想法是否也是种悲哀。说教浅显故事套路,总算还有点师徒之情值得说道说道。

  • 顿静淑 5小时前 :

    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东亚文化圈」:匠气,师徒,家庭,教育,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无奈。就算不能“知其不可而为之”,至少可以“我们无法成为野兽”。

  • 雪涵 3小时前 :

    明明挺好的诗,非得用现代韩语给观众翻译一遍,这就掉价了啊。反观日本,哪怕是最反英雄最无厘头的《电锯人》的主角,还会一脸遗憾愧疚地说:我没上过学,不认识汉字。这可是商业漫画,而《兹山鱼谱》是严肃的文艺黑白电影。虽然韩国有很多值得尊重的地方,但这种强烈的扭曲感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实在觉得违和。

  • 错雯华 2小时前 :

    人应该如何生活的一些回答。非常安慰,也忧伤于泥涂曳尾如同田园诗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现实令人挫败,但我们最终会找到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

  • 月雅 9小时前 :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朝鲜的丁若铨就是比中国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还要超前数十年。想不到那个时代的朝鲜小小的渔村竟有这样一个包容济世的伟人,想不到韩国人的电影这么有国学韵味与哲理。

  • 董从云 8小时前 :

    「牛逼」二字我已经说累了,前半段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后半段告诉我们,知识改变个屁!嘴上的主义,心里的生意,在大自然的智慧面前,人类是如此的丑陋。

  • 梅玉 1小时前 :

    就。。。挺早期第五代的,稍微改改平移到咱这80年代,基本不会有啥违和感。

  • 汲向山 8小时前 :

    想螺蛳壳里作道场,以小博大却力不能逮。相较日影,韩片完全不擅长说教思辨体悟自省这一类题材,台词不凝炼,意像不典型,情节不自然,片中的几首汉诗水平不敢恭维。无论中学西学儒教天主教,对于韩国而言都是舶来品,反思二手文化总显得隔靴搔痒。在匮乏深厚底蕴的情况下强行人文关怀蛮尴尬的,几番坐而论道也流于形式,空洞苍白机锋乏力,做不到醍醐灌顶。如果只企求国产片拍到这种流俗肤浅的水平,无疑是低估了中国文化的格局和气度,也低估了中国人反躬自省的能力和深度。

  • 用平松 5小时前 :

    如果你也喜欢苏轼…

  • 百里明煦 2小时前 :

    一个典型程朱理学的造物,又因为不可磨灭的天性和现实洪流,无法成为经世致用大才的学者。

  • 沐清华 7小时前 :

    8/10,确实是非常成熟的佳作,但是似乎在内容方面仍难免“不够痛快”。悟了,但没有大彻大悟。

  • 迮紫文 0小时前 :

    前有《思悼》,后有《兹山鱼谱》,在对国家过往儒家文化的深刻反思这一方面,韩国竟然又一次走在了中华文化圈的前列

  • 苏亦巧 3小时前 :

    有人却天生乐得跻身同流如鳝鱼入污泥。

  • 灵紫 7小时前 :

    3、在被流放的十多年里,士大夫丁若铨没有气馁,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死的时候还在伏案疾书《兹山鱼谱》……像仙鹤那样振翅奋飞于辽阔的天宇固然令人欣喜,但当雷电交加、翅膀折断,在淤泥里自由地生活未尝没有意义。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